公共图书馆服务宣言、标准和规范

图书馆服务宣言 

   2008年10月2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这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宣言,它标志着中国图书馆新时代的到来,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值得期待的图林宣言”。内容如下: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目标是:
   1.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
   3.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4.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5.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6.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7.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 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

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 呈缴本( legal deposit copy)

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

3·7 文献提供(docum ent supply)

也可称文献传递,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

4 总则

4·1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制定本标准。

4·2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其基本服务应当免费。

4·3 公共图书馆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就近、便捷、可选择、温馨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统筹兼顾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促进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4 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

4·5 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检验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管理的尺度,是评估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依据。

4·6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除执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5 服务资源

5·1 馆舍建筑指标

5·1·1公共图书馆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选址要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并应按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为了保证读者阅览空间和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能力,总建筑面积、阅览室用房使用面积的比例、总阅览座位数应按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执行。并为残障读者的无障碍服务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5·1·2 建筑功能总体布局

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应遵循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通畅、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

少年儿童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视障阅览室宜设在图书馆本体建筑与社会公共通道之间的平行层。

5·1·3 电子信息设备

5·1·3·1 计算机

公共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供读者使用。各级政府应支持图书馆配备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备。所需计算机数量见表1。

表1 公共图书馆计算机设备配置及用途指标

等级计算机总数量(台)其中:读者使用计算机数量(台)其中:OPAC计算机数量(台)

省级馆 100以上       60以上          12以上

地级馆  60以上       40以上           8以上

县级馆  30以上       20以上           4以上

注1:省级馆包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级图书馆;地级馆包含地(市、地区、盟、州)级图书馆;县级馆包含县(市)级图书馆。

注2:OPAC(Online PublicAccessCatalogue)指在线公共检索目录。

5·1·3·2网络与宽带接入

公共图书馆网络与宽带接入,是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见表2。

表2 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

等级    互联网接口   局域网主干   局域网分支

省级馆   ≥100兆     ≥千兆     ≥百兆

地级馆   ≥10兆     ≥千兆     ≥百兆

县级馆   ≥2兆      ≥百兆     ≥百兆

5·1·3·3 信息节点

信息节点指在馆内与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接口,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不少于阅览座位的30%,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多于阅览座位数。有条件的可提供互联网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5·2 人力资源

5·2·1 人员要求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应平等对待所有公众,尊重和维护读者隐私。工作人员须挂牌上岗,仪表端庄,使用文明用语,热忱并努力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5·2·2 人员配备

公共图书馆应配备数量适宜的工作人员。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公共图书馆要配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业技术人员。

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人员:

具有助理馆员等各类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

非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须经过省级及以上学会(协会)、图书馆、大学院系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课程培训,培训课时不少于320学时并成绩合格。

5·2·3 人员数量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的确定,应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数为依据。每服务人口10000人~25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各级公共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还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

5·2·4 教育培训

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实施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每年用于人员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应占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 5% ~2. 5%。年人均受教育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2学时。

5·2·5 志愿者队伍

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

5·3 文献资源

5·3·1 馆藏文献

5·3·1·1 文献采集原则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与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本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

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

与本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采集方针及服务功能相匹配;

有利于形成资源体系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有利于积淀与丰富历史文献。

5·3·1·2 馆藏文献总量

馆藏文献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缩微文献等。公共图书馆应在确保印刷型文献入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电子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当地读者和居住的外籍人员的需求,积极配置相应的外文文献。

馆藏印刷型文献以图书、报刊合订本的册数计。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入藏总量分别应达到135万册、24万册、4. 5万册以上,省、地、县级馆年人均新增藏量分别应达0. 017、0. 01、0. 006册以上。

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以品种数计。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年入藏量分别应达到9000种、500种、100种以上。

5·3·1·3 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服务的职能。其他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收藏与本地少数民族状况相适应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5·3·2 呈缴本

省级公共图书馆负有依法接受所在省(市)出版机构呈缴出版物和保存地方文献版本的职能。呈缴本的入藏应符合本馆的文献入藏原则和范围,征集的品种、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以上。

5·3·3 政府出版物

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当地政府出版物的征集、保存与服务职能,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点,并做好服务工作。

5·3·4 文献购置经费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由各级政府投入,专款专用,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

省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 52元以上;地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 3元以上;县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 18元以上。文献购置经费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加。

图书馆应在文献购置经费中安排电子文献购置经费,并根据馆藏结构和文献利用情况逐年提高或不断调整其与印刷型文献的比例。

6 服务效能

6·1 基本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是保障和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包括为读者免费提供多语种、多种载体的文献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咨询服务,组织各类读者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

6·1·1 服务时间

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6·1·2 流动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

6·1·3 总分馆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形成统一的机构标识,统一的业务规范,建立便捷的通借通还文献分拣传递物流体系,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6·2 拓展服务

6·2·1 远程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

6·2·2 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为个人、企事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6·3 服务效率

6·3·1 文献加工处理时间

公共图书馆需根据不同类型(如印刷型、电子、缩微等)、不同来源(如购买、受赠、交换等)的文献资源特点和服务要求,优化文献加工处理流程,缩短文献加工处理周期,提高文献加工处理效率。

文献加工处理时间以文献到馆至文献上架(或上线)服务的时间间隔计。其中,报纸到馆当天上架服务,期刊到馆2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分别在图书到馆20、15、7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

6·3·2 闭架文献获取时间

闭架文献获取时间以读者递交调阅单到读者获取文献之间的间隔时间计。

闭架文献提供不超过30分钟,外围书库文献提供不超过2个工作日。古籍等特种文献,另按相关规定执行。

6·3·3 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

开架图书提倡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的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分别不低于96%、95%、94%。

6·3·4 馆藏外借量

馆藏外借量以外借文献册数计。

公共图书馆应合理调整外借文献范围、外借文献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保持馆藏外借量逐年增长。

6·3·5 人均借阅量

公共图书馆应分别根据有效持证读者和服务人口的总数,计算已外借文献量(册)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和服务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反映流通馆藏对有效持证读者的服务使用情况。

公共图书馆应适时调整外借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并在流通规则合理范围内,保持人均借阅量逐年增长。

6·3·6 电子文献使用量

电子文献使用量由数据库检索量、全文下载量组成。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宣传电子文献,举办电子文献使用辅导讲座,提升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信息素养,保持电子文献使用量逐年增长。

6·3·7 文献提供响应时间

文献提供响应时间以收到读者文献请求至回复读者之间的时间计。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并告知读者文献获取的具体时间。

6·3·8 参考咨询响应时间

公共图书馆需提供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有效缩短文献咨询的响应时间。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包括现场、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实时、短信等。

响应时间是以收到读者咨询提问至回复读者之间的时间计。现场、电话、网上实时咨询需在服务时间内当即回复读者,其它方式的咨询服务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7 服务宣传

7·1 导引标识

7·1·1 方位区域标识

公共图书馆导引标识系统应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和图形建立,公共信息标识应采用国家标准GB/T10001. 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一部分:通用符号,根据需求可采用双语或多语言对照。

公共图书馆应在主体建筑外竖立明显的导向标识。

公共图书馆入口处应标明区域划分,如阅览区域、活动区域、办公区域等,以方便读者到达目标区域。

公共图书馆应在每一楼层设立醒目的布局功能标识。

7·1·2 文献排架标识

公共图书馆应在阅览区和书库设置文献排架标识。

7·1·3 无障碍标识

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

7·2 服务告示

7·2·1 告示内容和方式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公约、读者须知、借阅(使用)规则、服务承诺等基本服务政策应在馆内醒目位置和图书馆网站的相关栏目向读者公示,其他服务政策及各类服务信息等应通过各种途径方便读者获取。

7·2·2 闭馆告示

因故须暂时闭馆,须向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其同意后,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

如遇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突发事件须临时闭馆或关闭部分区域、暂停部分服务的,应及时向读者公告。

7·3 馆藏揭示

公共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管理与书目检索系统,将纸质、电子和缩微等不同载体的馆藏文献目录向公众揭示,提供题名、著者、主题等基本检索途径,方便读者查询。

公共图书馆还应通过网站、宣传资料、专题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推介、揭示最新入藏的文献和特色馆藏。

7·4 活动推广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媒体、网站、宣传资料、宣传栏及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等形式,邀请、吸引读者的参与和互动。

8 服务监督与反馈

8·1 监督途径和方法

公共图书馆应在馆舍显著位置设立读者意见箱(簿),公开监督电话,开设网上投诉通道,建立馆长接待日制度,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认真对待并正确处理来自读者的意见或投诉,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并整改落实。

8·2 读者满意度调查

读者满意度调查表中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的选项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读者满意度以参与问卷调查的读者中选择“基本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计。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应在85% (含)以上。

公共图书馆每年应进行一次读者满意度调查,可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向馆内读者随机发放读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发放数量,省、地、县级图书馆分别不少于500、300、100份,回收率不低于80%。

公共图书馆应对回收的读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调查数据应系统整理,建档保存。(本附件由课题组负责人王世伟提供)

                                 2012年5月1日起实行。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2002年11月15日通过)

序  言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总结我国图书馆活动的实践经验,为履行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责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准则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图书馆员的自觉行动、图书馆馆长的具体指导、图书馆组织的引导激励、图书馆间的积极合作,以及全社会的支持与监督。本准则所言图书馆,指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本准则所言图书馆员,指所有从事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

正  文
1.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
2.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
3.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
4.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5.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6.爱护文物资源,规范职业行为。
7.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
8.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
9.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10.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


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1.1为适应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需要,促进我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文化部、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以及《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
    1.2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省、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
    1.3 公共图书馆坚持“普惠均等”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服务第一,读者至上”为宗旨,利用本馆设施设备和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书刊借阅、参考咨询、展览讲座和数字文化等服务,保障公民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

二、服务设施与环境

    2.1 公共图书馆内的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向公众免费开放。
    2.2  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导服务区、业务区、行政办公区、技术设备区、后勤保障区等应合理安排布局,以适应免费开放读者增量和藏书增量需求。
    2.3 公共图书馆在馆外须有醒目的馆名牌,馆内一楼大厅有楼层和各服务区分布图、安全疏散通道图,人行通道有明确的指引牌;办证方法、借阅规则、免费项目、便民措施、开放时间等规章制度及各类服务信息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公示内容定期更换,及时更新。
    2.4 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应环境整洁,保持良好的采光照明、适宜的空气流通和室内温度。公用洗手间应清洁卫生,地面干净,无水渍、无污物、无异味。
    2.5公共图书馆须设立无障碍设施,室外有方便残疾人进出的通道,室内有残疾人卫生设备和电梯。没有电梯的公共图书馆应将适合残疾人的服务项目安排在一楼,并有专人负责接待。无障碍设备应标识明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6 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和落实有关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防计算机病毒等必要设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禁烟等安全提示标识明显,安全通道畅通,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读者疏散能力。
    2.7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主要用于公益性服务,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用途,向读者免费开放面积占馆舍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
    2.8 有条件的地区要参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立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无独立建制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市、县(市、区)应在本地建立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或在公共图书馆内设立单独的少年儿童借阅和数字文献服务区域,用于少年儿童的藏书与借阅区面积之和达到全馆藏书和借阅区总面积的10%~20%。努力构建包括少年儿童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少年儿童阅览室、少年儿童图书流动服务点在内的覆盖城乡的少年儿童图书服务体系。

三、服务对象和开放时间

    3.1 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全体公众开放。少年儿童图书馆或少儿阅览室除向少年儿童服务外,还应接待家长和少年儿童工作者。
    3.2 公共图书馆实行全年开放制,阅览、外借等对外服务窗口节假日期间应正常开放。省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应不少于 70 小时、市图书馆不少于 60小时、县(市、区)图书馆不少于 56 小时,各级图书馆少儿服务部(室)全年平均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35 小时,其中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全天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 8 小时。数字图书馆提供每天 24 小时网上资源检索查询服务。
    3.3 公共图书馆因故变更开放时间或需暂时闭馆,须报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

四、服务内容和方式

    4.1公共图书馆须免费提供文献借阅、查询、阅读指导、参考咨询、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及网上信息导航等基本服务。除古籍善本以及国家规定不宜外借的馆藏文献资源外,公共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封存和限定文献借阅范围。
    4.2公共图书馆因地制宜采取预约借书、电话(或网上)续借、流动图书站点以及为残障读者送书上门等便民服务措施。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举办书刊展评、讲座报告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不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4.3公共图书馆应设立寄存包、失物招领等免费服务窗口,提供饮用水、放大镜等免费便民服务。
    4.4公共图书馆应建立网站,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网站应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书目查询、 服务信息、读者信箱等栏目,并注意内容的及时更新。
    4.5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遵循公益性原则。严禁提供大型娱乐游戏及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网站的浏览服务。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并进行上网内容的选择指导。未成年人上网须征得监护人同意,每天上网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6 取得文化部授予等级馆称号的图书馆应努力拓展服务内容,面向基层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延伸服务,扩大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特色馆藏、特色服务、特色活动、特色环境创造并形成特色服务品牌。
    4.7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之外的服务,以及发现读者外借图书逾期不还或损坏图书等情况,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标准须经物价部门核准并向读者公示。
    4.8公共图书馆须依法保护馆藏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读者隐私,确保不外泄读者个人信息。

五、文献资源建设

    5.1公共图书馆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兼顾纸质文献、 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保持重要文献、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有步骤地加大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断拓展虚拟馆藏资源,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5.2公共图书馆应严格遵守《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采购正版文献,不得向读者提供盗版文献(包括视听文献、电子文献)借阅服务。
    5.3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地方文献征集,为个人家谱、民间古籍等珍贵文献提供良好的存藏条件。
    5.4 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调研掌握读者阅读需求,科学制定文献采访方针,在通盘考虑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购置读者欢迎、需求量大的图书。
    5.5 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国家公布的标准、技术规范对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及时编目,建立便捷、实用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揭示系统。对编目后的文献应尽快发布,提供使用。报纸须在到馆当天上架,期刊自收到之日起 2 个工作日内上架。新书到馆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在 10 个工作日内上架,省图书馆在 15个工作日内上架。
    5.6图书排架应按中图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降低错架率,保障查阅的便捷、准确。做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开架书库内要有馆员巡视,帮助读者尽快寻找到需要的书籍;积极发现潜在读者和读者的潜在需求,把特定的图书推荐给特定的读者。
    5.7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特别是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具有安徽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库群。
    5.8 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制或流动服务机制,不断丰富馆藏文献资源,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通借通还的现代文献配送体系和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市、县图书馆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图书室的业务指导与服务辐射作用,促进基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六、服务言行与服务监督

    6.1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中国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6.2工作人员须挂牌上岗,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接待读者应说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文字。实行首问责任制,为读者解决借阅问题。
    6.3工作人员要维持服务区域的安静,不在服务区域内高声喧哗、聚众聊天、接听私人电话、吃零食,不穿带响声的高跟鞋在服务区域内走动,避免食用刺激性气味重的食物。工作人员因故离岗时须设立提示牌或有其他工作人员替岗。
    6.4 公共图书馆要在显著位置设立读者意见箱、公开同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本馆服务投诉监督电话或电子邮箱,接受读者监督。对读者投诉的和批评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回复。
    6.5公共图书馆应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倾听读者意见和建议,对读者不满意的方面要及时整改。

七 附则

    7.1 本标准可作为制定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标准的依据。
    7.2 本标准由安徽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7.3 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常熟共识

    两年前,来自全国的一百多位县级图书馆馆长聚首红旗渠畔,共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振兴之策,针对当时县级图书馆的生存困境,达成“林州共识”,引起社会关注。今天,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在常熟举行。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形成以下共识:  
    一、党和政府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特别是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我国县级图书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呼吁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二、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图书馆人的艰苦努力,“林州共识”中的呼吁和期盼已经程度不同地变为现实。图书馆人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三、为实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改革县(区)乡镇(社区)图书馆管理体制,重新界定县级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基本职能。
    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加快推进,对于县级图书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县级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用好资源,使之惠及广大百姓。
    五、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鼓励政策,图书馆行业组织和县级图书馆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组织与协调责任。
    六、全民阅读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全民阅读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县级图书馆应该更加有效地组织区域内的阅读活动,让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真正成为“阅读中国”的支柱。
    七、重视图书馆评估的导向作用,调整现有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建设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使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县级图书馆的新要求相适应。
    八、完备的图书馆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县级图书馆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关键,“中国图书馆法”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尽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       ( 2007年11月1日于常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
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

    1991年,国际图联(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于莫斯科召开年会,要求公共图书馆常务委员会修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它的目标,1994年10月29日PGI Council Meeting 批准由IFLA公共图书馆组提出的草案;早先,1949年该宣言首度问世,1972年修订一次。

    自由、繁荣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是人类根本价值的体现。人类根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智者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以及民主发展的建设性参与,取决于人们所受良好教育和存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自由开放程度。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本宣言宣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信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
    各年龄群体的图书馆用户必须能够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料。公共图书馆必须藏有并提供包括各种合适的载体和现代技术以及传统的书刊资料。重要的是馆藏和图书馆服务是否具有高质量,是否确实满足地方需求、适合地方条件。馆藏资料必须反映当前趋势和社会发展过程,以及记载人类活动和想象的历史。
    馆藏资料和图书馆服务不应受到任何意识形态、政治或宗教审查制度的影响,也不应屈服于商业压力。  
    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主要使命为:
    1. 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
    2. 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
    3. 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
    4. 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
    6. 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
    7.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支持文化多样性的发达挥;
    8. 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9. 保证市民获取各种社区信息;
    10. 为地方企业、社团群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
    11. 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
    12. 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

    拨款、立法和网络
    1. 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提供服务。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必须专门立法维持公共图书馆,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图书馆应该是继承文化、传递信息、扫盲和长期教育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2. 为保证全国图书馆的协调和合作,必须立法并制定战略计划,来确定并建设同一服务标准的全国图书馆网络。
    3. 公共图书馆的网络设计必须考虑到与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运作与管理
    1. 必须制定清晰的政策,确定与社区需求相关的目标、重点和图书馆服务。必须有效地组织公共图书馆并保持运作的专业水准。
    2. 必须确保与有关合作伙伴(用户群体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地方、区域、全国甚至国际性合作。
    3. 使社区每一个人都能确实得到图书馆服务。需要有理想的馆舍环境、良好的阅读学习设施,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充足的开馆时间,包括对不能到馆的用户提供馆外服务。
    4. 图书馆服务必须适应乡村和城市社区的不同需求。
    5.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用户和馆藏资源之间的能动的中间人。图书馆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保证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6. 必须制定馆外教育和用户培训计划,帮助用户从各种馆藏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宣言的贯彻和落实
    宣言特此敦促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方的决策者和整个图书馆界,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宣言表述的各项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图联     1994年10月29日
The Manifesto is prepared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
--------------------------------------------------------------------------------

    公共图书馆是为公众敞开的知识之门;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灵魂;图书馆人因奉献而美丽;政府的重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再造辉煌,实现共同愿景。

    公共图书馆当务之急的工作:向当地党委政府宣传图书馆工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反映图书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本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以期实现公共图书馆“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宣言 图书馆员 职业道德 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公共图书馆投入



发布时间:2010-10-19

您现在所在位置:

安庆市图书馆    本馆概况_1623570031.bj.wezhan.cn    公共图书馆服务宣言、标准和规范